無錫靈山大佛 - 江蘇旅遊景區

無錫靈山大佛 - 江蘇旅遊景區
無錫靈山大佛 - 江蘇旅遊景區

靈山大佛景區坐落於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馬山鎮靈山路1號,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無錫市靈山勝境景區的核心部分,更是無錫的標誌性景觀。它背倚靈山,南望太湖,左挽青龍山,右牽白虎山,絕佳的地理位置讓其不僅坐擁湖光山色的自然美景,還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景區的歷史可追溯至千年前的唐代。玄奘法師西天取經歸來,途經此地,被這裡的山水形勝吸引,眼前景色與釋迦牟尼佛得道成佛的印度靈鷲山有幾分相似,於是賜名此地為「小靈山」,並修建祥符禪寺,自此這片土地便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時光流轉到1994年,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提出「五方五佛」的宏偉構想,無錫靈山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深厚佛教歷史底蘊,成為東方大佛選址之地。經過三年多精心雕琢,1997年11月15日,靈山大佛落成開光,自此屹立於太湖之畔,成為東方佛教文化的璀璨明珠,也為中華「五方五佛」格局畫上圓滿句號。

景區內的靈山大佛通高88米,佛體79米,蓮花瓣9米,連同三層基座在內通高更是達到了101.5米,由1560塊厚度為6-8毫米的銅壁板拼接焊接而成,焊縫長達30餘公里,總用銅量達715噸,是世界最高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立像。其藝術造型融合傳統佛教造像精髓與現代雕塑技藝創新,大佛慈顏微笑,雙目微垂,俯瞰世間萬物,右手施無畏印,代表除卻痛苦,左手與願印,象徵給予快樂,整體形態莊嚴圓滿,細緻入微,盡顯佛陀慈悲法相。

靈山大佛景區將佛教文化與自然風光、歷史底蘊完美融合,無論是佛教信徒前來朝拜,還是遊客探尋文化、欣賞美景,這裡都能滿足需求,為人們帶來一場震撼心靈的精神文化之旅。

歷史淵源

靈山大佛的建造歷程,是一段凝聚著文化傳承與現代技藝融合的傳奇。追溯到1992年,馬山成立國際旅遊度假區,為豐富人文景觀,重修祥符禪寺的計劃被提上日程。1994年,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來無錫視察,當他看到馬山前有太湖、後靠山的絕佳風水,提出了影響深遠的「五方五佛」設想,這一設想如同點亮的明燈,開啟了靈山大佛的建造篇章。同年9月25日,經無錫市人民政府批准,修復祥符禪寺工程正式啟動,靈山大佛項目也隨之拉開帷幕。

因大佛所在位置是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得名靈山大佛。大佛藝術造型由南京藝術家吳顯林負責雕塑設計,他憑藉深厚的藝術功底,將傳統佛教造像藝術與現代審美理念相融合,賦予大佛慈悲祥和、莊嚴圓滿的獨特氣質。大佛的鑄造籌建委選定曾參與建造香港天壇大佛的南京晨光集團承建此項工程,該集團擁有豐富經驗和令人信賴的技術;建築結構設計則由設計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的華東建築設計院承擔,為大佛的穩固堅實提供了有力保障。

1994年4月,趙樸初先生實地踏勘祥符禪寺舊址,5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國佛教協會同意在祥符禪寺後小靈山上建造八十八米的靈山大佛。10月20日,靈山大佛奠基典禮在無錫太湖小靈山隆重舉行,近五萬信眾懷著虔誠之心參加儀式,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現場氣氛莊重而熱烈,信眾們的祈願聲和誦經聲交織,彷彿在為大佛的建造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12月24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大佛鑄造簽約儀式,標誌著工程進入實質性階段。

1995年10月27日,祥符禪寺大雄寶殿落成、佛像開光暨方丈茗山大和尚升座儀式舉行,古老的禪寺重現往日輝煌,香煙裊裊,梵音陣陣,為靈山大佛的建造營造出濃厚的佛教氛圍。次年5月30日,靈山大佛第一塊銅壁板安裝,參加全國佛教教制工作會議的高僧大德為大佛安裝舉行灑淨儀式,這一傳統的佛教儀式,承載著對工程順利進行的美好期許。1997年1月18日,諸山長老在南京晨光廠澆鑄現場舉行靈山大佛佛首融金澆鑄灑淨儀式,佛首作為佛像的關鍵部分,其澆鑄過程備受矚目,每一個環節都嚴格遵循傳統工藝和佛教儀軌。4月3日,靈山大佛圓頂灑淨慶典儀式舉行,大佛主體工程基本完成,歷經三年多的精心雕琢,大佛的輪廓逐漸清晰,其雄偉壯觀的身姿初現端倪。

1997年11月14日,九十三歲高齡的趙樸初居士專程飛赴無錫,視察靈山大佛開光盛典準備情況。次日,海內外高僧大德共同為大佛開光,近八萬信眾參加儀式,開光當日,現場萬盆鮮花綻放,千米黃絹裝點,五百米朝聖之路遍插佛旗,二百一十八級登雲道滿植金菊,千棵喬木披黃綢,萬羽信鴿繞佛飛翔,梵音裊裊,鼓樂交鳴,信眾雲集,焚香頂禮,瑞靄低垂,祥雲飄升,佛祖慈顏顯現,場面震撼人心,這一盛大的開光儀式通過鳳凰衛視向全球直播,讓靈山大佛一舉聞名於世,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瞻仰朝拜,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靈山大佛作為靈山勝境一期工程建成,以靈山大佛為核心的宗教文化旅遊景區——靈山勝境正式對外開放,從此開啟了傳承佛教文化、傳播人間福祉的新征程。

主要景點

靈山大佛

靈山大佛通高88米,連同三層基座在內通高101.5米,由1560塊厚度為6-8毫米的銅壁板拼接焊接而成,焊縫長達30餘公里,總用銅量達715噸,是世界最高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立像。其設計獨具匠心,藝術造型融合傳統佛教造像精髓與現代雕塑技藝創新。大佛慈顏微笑,雙目微垂,眼神中滿是慈悲與睿智,彷彿在俯瞰世間萬物,洞悉眾生疾苦。右手施無畏印,手心向外,代表除卻眾生痛苦;左手與願印,象徵給予快樂,滿足眾生心願。這兩種手印在佛教文化中寓意深刻,是佛陀慈悲精神的象徵。其衣紋線條流暢自然,隨著身體的動態起伏,富有立體感和層次感,彷彿被微風輕輕拂動,為大佛增添了幾分靈動與莊嚴。

當你站在大佛腳下,一種渺小與崇敬之感油然而生。大佛的高大身軀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壯觀,每一個細節都清晰可見,讓人不禁感嘆工匠們的精湛技藝。沿著登雲道拾級而上,共218級台階,每一步都彷彿在靠近神聖。登雲道中間有七幅巨型石刻,記載著靈山從唐玄奘弟子窺基法師開寺弘法到靈山大佛開光的輝煌歷史,讓你在攀登的過程中感受靈山深厚的文化底蘊。登上台階後,便是靈山佛教文化博覽館,館內展示著豐富的佛教文物和歷史資料,讓你對佛教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在佛體基座裡乘坐電梯,便能走到大佛腳前,近距離觸摸佛腳,感受大佛的慈悲與力量。抱一抱佛腳,在佛教中被視為一種祈福的方式,寓意著得到佛祖的庇佑和祝福。當你登頂後,順時針繞佛三圈,太湖的美景盡收眼底。波光粼粼的湖面,遠處連綿的山巒,與靈山大佛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寧靜而壯美的畫卷。此時,你彷彿置身於塵世之外,心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寧靜與慰藉。

九龍灌浴

九龍灌浴位於靈山大佛的廣場裡,是國內最大的音樂動態青銅雕塑群,生動地講述了釋迦牟尼出生的故事。整個雕塑群設計精妙,佈局合理。一座含苞待放的巨大荷花銅雕矗立在廣場中央,由四個威武的大力士托起,底部襯托著白色的圓形大理石水池。九條飛龍和八個形態各異的供養人環繞著巨大的水池,它們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彷彿在守護著神聖的時刻。

隨著《佛之誕》音樂奏響,一場神奇的表演開始了。巨大的六片蓮花瓣徐徐綻開,一尊高達7.2米全身鎏金的金身太子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從蓮花中緩緩升起。這時,九條飛龍口中一齊噴射出數十米高的水柱,為太子佛像沐浴。水柱在空中交織成壯觀的水幕,在陽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五彩斑斕的光芒。頃刻間,廣場四方鼓樂齊鳴,噴泉百態千姿。太子佛像在巨幅水幕中順時針環繞一周,象徵著「花開見佛」「佛光普照」。隨著樂聲漸弱,蓮花花瓣包裹著太子佛像緩緩合攏,一切又恢復了平靜。

觀賞九龍灌浴表演,就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心靈之旅。你能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秘魅力,彷彿親眼目睹了佛祖誕生時的祥瑞景象。周圍的遊客們都被這壯觀的場面所吸引,紛紛拿出相機拍照留念,記錄下這難忘的瞬間。表演結束後,你還可以去接取「八功德水」,這是佛教中認為具有八種殊勝功德的水,喝了它寓意著吉祥如意,消災免難。站在廣場上,看著九龍灌浴的雕塑,回味著剛才的精彩表演,你會對佛教文化有更深的感悟,也會被人類的智慧和創造力所折服。

靈山梵宮

靈山梵宮坐落於煙波浩淼的太湖之濱,鍾靈毓秀的靈山腳下,與靈山大佛比鄰而立。它的建築風格獨特,氣勢恢宏,融合了多種文化元素。梵宮採用退台式建築佈局,以南北方向為軸線,東西方向對稱分佈,高三層,面寬150米,進深180米,依照山的走勢而建造,層層推進。整個建築多用石材等堅固耐久材料,大量運用高大的廊柱、大跨度的梁柱、高聳的穹頂、超大面積的廳堂等,造價18億元,既體現佛教的博大精深與崇高,又將傳統文化元素與鮮明時代特徵相融合。其外部景觀以白色為主,單層塔呈五座金色蓮花形,並按照「五方五佛」的格局錯落排列,頂部設有五座華塔,後側則是呈曼陀羅形態的聖壇,遠遠望去,梵宮就像一座神聖的宮殿,散發著莊嚴而神秘的氣息。

走進梵宮,彷彿進入了一個藝術的殿堂。內部裝飾精美絕倫,讓人目不暇接。大廳內,來自緬甸的漢白玉大象莊重而典雅,在佛教中,白象代表著神的聖物,象徵著吉祥與力量。頭頂的星空穹頂美輪美奐,燈光變幻莫測,彷彿浩瀚宇宙中的星辰閃爍,讓人彷彿置身於夢幻般的世界。牆壁上,精美的壁畫出自敦煌技師之手,他們用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描繪著佛教的故事和傳說,每一幅壁畫都栩栩如生,彷彿在訴說著千年的歷史。

梵宮的鎮宮之寶當屬琉璃巨制《華藏世界》,這是一件舉世無雙的藝術珍品。它用七彩的琉璃雕刻而成,主佛肌膚由15公斤黃金製成,還鑲嵌了共12.8萬顆的貓眼、翡翠、珊瑚、瑪瑙、紅藍寶等七寶寶石,完美地和琉璃融合,讓整個壁畫流光溢彩,散發出迷人的光芒。《華藏世界》以其精湛的工藝和深刻的佛教內涵,展現了佛教中理想的世界——華藏世界,讓人驚嘆於人類的創造力和藝術美感。

此外,梵宮還汲取了中華傳統木雕、石雕、玉雕、銅雕等裝飾精粹。朱炳仁銅雕、東陽木雕、揚州漆器、油畫組圖、景泰藍須彌燈、景德鎮青花粉彩缸、甌塑浮雕壁畫等藝術珍品,在梵宮的各個區域演繹著優秀的傳統文化。東陽木雕工藝精湛,木雕作品細膩的刻畫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為梵宮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氣息;揚州漆器色彩鮮豔,造型優美,展現了中國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油畫組圖則以西方的藝術形式展現了佛教文化的內涵,中西文化在這裡碰撞出絢麗的火花。

在梵宮的聖壇,每天還會上演大型音樂史詩情景劇《靈山吉祥頌》。演出通過音樂、舞蹈、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演繹了釋迦牟尼捨棄皇太子地位及奢侈的生活,出家學道,歷經磨難後成佛的歷程。獨具匠心的舞美設計,充分利用了現代科技手段,呈現出美輪美奐的視覺效果。表演中的音樂悠揚動聽,舞蹈優美靈動,戲劇情節扣人心弦,讓觀眾彷彿穿越時空,親身感受佛祖的智慧與慈悲。這場演出不僅是一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你在欣賞藝術的同時,對佛教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五印壇城

五印壇城矗立於碧波蕩漾的香水海之中,與靈山梵宮、曼飛龍塔交相輝映,是一座風格獨特,原汁原味的藏式文化景觀。它佔地面積8000平方米,高31.55米,共計六層。壇城的建築風格完全仿照西藏傳統建築,從外觀上看,色彩鮮豔,裝飾精美。白色的牆壁、紅色的門窗邊框、金色的屋頂,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耀眼。建築的細節之處也充滿了藏式風情,精美的壁畫、雕刻和唐卡裝飾著牆面和門窗,每一處都蘊含著深厚的藏傳佛教文化內涵。

走進五印壇城,彷彿置身於神秘的西藏。內部供奉著五方五佛,即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東方阿閦佛、中央的毗盧遮那佛。佛像莊嚴肅穆,神態各異,散發著慈悲與智慧的光芒。周圍的牆壁上掛滿了精美的唐卡,這些唐卡以細膩的線條、豐富的色彩描繪了佛教的故事、人物和宗教儀式,是藏傳佛教藝術的瑰寶。唐卡的內容豐富多樣,有的講述了佛祖的生平事蹟,有的展現了佛教的修行方法,有的則表達了對佛國世界的嚮往,每一幅唐卡都像是一本生動的佛教教科書。

在五印壇城,你還可以看到許多轉經筒。轉經筒是藏傳佛教中一種獨特的修行方式,信徒們認為轉動轉經筒就相當於念誦經文,可以積累功德,消除業障。遊客們也可以參與其中,輕輕轉動轉經筒,感受那份寧靜與祥和。當你轉動轉經筒時,耳邊傳來經筒轉動的聲音,彷彿在訴說著古老的佛教經文,心中也會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

壇城的每一層都有不同的展示內容,除了佛像和唐卡,還有一些關於藏傳佛教文化的展品,如宗教法器、傳統服飾等。這些展品不僅展示了藏傳佛教的文化特色,也讓你對藏族的歷史和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在五印壇城的後面,有一片美麗的湖泊,湖水清澈見底,倒映著壇城的身影。當湖面平靜時,壇城的倒影清晰可見,與藍天白雲、綠樹青山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讓人陶醉其中,流連忘返。

遊玩攻略

交通指南

自駕:如果您選擇自駕,使用導航軟件搜索「無錫靈山勝境」即可輕鬆規劃路線。從上海出發,可走滬寧高速,在無錫北互通轉錫宜高速,從陸區馬山出口下,再經陸馬公路抵達景區;也可從滬寧高速無錫東出口下,走太湖大道,途經梅園到達馬山,最終抵達靈山勝境。從南京出發,上滬寧高速公路,在無錫玉祁出口下,經過洛社、十里明珠堤就能到達靈山大佛。從常州出發,可至武進漕橋,再經雪堰橋前往靈山大佛。景區南門設有停車場,停車收費標準通常為小車15元/天,大車20元/天,不過具體費用可能會因季節或特殊活動有所調整,建議提前諮詢景區工作人員。為避免擁堵,週末和節假日最好9:00前抵達。

公共交通:在無錫市區,可乘坐88路、89路公交直達景區,車程約1小時。也可以選擇樂遊2號線,這些公交線路運營時間穩定,出行前可以查詢好末班車時間,以免耽誤行程。此外,從無錫站打車前往景區,費用約50元,如果同行人數較多,打車也是一種便捷且相對划算的選擇。

周邊城市遊客:上海、蘇州等周邊城市的遊客,可先乘高鐵至無錫站。到達無錫站後,除了上述提到的公交和打車方式,還可以轉乘景區直通車,在無錫站通常有專門的景區直通車售票點和乘車點,可以提前在網上查詢直通車的運營時間和班次信息,提前預訂車票,這樣能更高效地抵達景區。

門票信息

靈山大佛景區門票價格會因不同的套餐和活動有所變化。一般成人票價格在195元起,包含了景區內大部分景點的參觀。如果購買包含梵宮吉祥頌演出的門票,價格可能會有所上浮,比如靈山勝境門票(含吉祥頌演出)+八寶福袋一份的成人票價格為195元。還有一些組合套餐,像靈山勝境門票+龍頭渚風景區門票成人票價格是210元;靈山勝境門票+觀光車成人票為225元;靈山勝境門票+梵宮自助餐票成人票則是245元。

兒童、老人、學生等人群享有一定的優惠政策。6週歲(含6週歲)以下或身高1.4米(含1.4米)以下兒童可免費入園;70週歲(含70週歲)以上老人憑有效證件免費入園;6-18週歲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學本科以及本科以下學歷在讀學生、60-69週歲(含60週歲、69週歲)以上老人等可享受半價優惠,票價為105元;無錫市30年以上教齡老師也可享受半價優惠。現役軍人、殘疾人、離休幹部、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人員(含在職、退休、殘疾消防救援人員消防救援院校學員和政府專職消防員)憑有效身份證件免費入園;殘疾人(重度殘疾陪護一名憑有效身份證免費);持國家旅遊局頒發的國導證(IC)卡的導遊人員;團隊大巴車司機憑駕駛證A1證(配合當日帶團證明);持國務院頒發的離休證者;省內無償獻血奉獻獎、無償獻血幹細胞獎及無償獻血志願者服務終身榮譽獎個人(攜相關獎項證書)也可免費入園。從2023年4月10日起,全國範圍內持《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優待證》《中華人民共和國烈士、因公犧牲軍人、病故軍人遺屬優待證》的人員也可免費入園。需要注意的是,免費人群如需觀看《吉祥頌》演出,演出票需另購,票價為50元/張。

門票可以通過景區官網、各大在線旅遊平台(如攜程、去哪兒網、飛豬等)提前預訂。提前預訂不僅能享受一定的優惠價格,還能避免在景區售票窗口排隊等待,節省時間。預訂時需認真填寫取票人姓名、手機號及身份證號碼,一張身份證最多購買5張門票,購票人必須為入園對象。購票人須持本人身份證至景區入口刷證入園,人證合一方可入園,如未帶身份證或所持身份證非購票人本人無法入園,需網上申請退票改買散客票入園。門票僅預訂當日有效,僅限使用一次,出園後再入園需重新購票。如需退款,最晚於遊玩日期前1天23:59前或遊玩日期24:00後可申請退款,不支持部分退款,退款無需支付手續費,一經預訂,不支持改期。

遊覽路線推薦

上午:抵達景區後,首先前往九龍灌浴廣場。這裡有國內最大的音樂動態青銅雕塑群,一定要提前查詢好九龍灌浴表演的時間,準時觀看這場精彩絕倫的演出。在表演過程中,你能看到巨大的蓮花緩緩綻放,金身太子佛像從中升起,九條飛龍噴射水柱為其沐浴,場面震撼,令人難忘。表演結束後,別忘了去接取「八功德水」,寓意吉祥如意。

中午:從九龍灌浴廣場出來後,前往佛手廣場。在這裡可以觸摸巨大的佛手,感受「佛手有靈」的奇妙,據說摸佛掌還能祈福消災。廣場東側還有「百子戲彌勒」雕像,形態各異的小和尚圍繞著彌勒佛,憨態可掬,非常適合拍照留念。之後可以在附近的餐廳品嚐素齋,體驗佛教文化中的飲食特色,景區內有多個餐飲點可供選擇,無論是梵宮地下一層的素食自助餐,還是其他小吃攤位,都能滿足你的味蕾。

下午:沿著登雲道前往靈山大佛,登雲道共有218級台階,每一步都彷彿在靠近神聖。途中可以欣賞到七幅巨型石刻,它們記載著靈山從唐玄奘弟子窺基法師開寺弘法到靈山大佛開光的輝煌歷史。登上台階後,到達佛腳前,近距離觸摸佛腳,抱一抱佛腳,為自己和家人祈福。然後乘坐電梯登頂,順時針繞佛三圈,俯瞰太湖的絕美風光。接著參觀靈山佛教文化博覽館,深入了解佛教文化。之後前往靈山梵宮,欣賞其宏偉的建築和精美的內部裝飾,如星空穹頂、琉璃巨制《華藏世界》等藝術瑰寶。還可以觀看大型音樂史詩情景劇《靈山吉祥頌》,提前30分鐘排隊入場,選擇一個好位置,沉浸式感受這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

傍晚:從梵宮出來後,前往五印壇城。欣賞這座原汁原味的藏式文化景觀,轉動轉經筒,欣賞精美的唐卡,感受藏傳佛教文化的獨特魅力。此時,夕陽的餘暉灑在壇城上,金色的屋頂閃閃發光,拍照非常出片。逛完五印壇城後,結束一天充實的行程。

實用貼士

穿著:景區面積較大,遊玩過程中需要步行3-4小時,建議穿著舒適的運動鞋或休閒鞋,避免長時間行走導致腳部疲勞。如果是夏季前往,陽光較為強烈,務必攜帶防曬帽、墨鏡、防曬霜等防曬用品;春秋季節,氣溫多變,可準備一件輕便的外套;冬季則要注意保暖,穿上厚實的棉衣、圍巾、手套等。

餐飲:除了前面提到的梵宮素食自助餐,景區出口處還有一些連鎖快餐可供選擇。如果有特殊飲食需求,比如素食主義者或對某些食物過敏,可以提前在景區官網查詢餐飲信息,或者向景區工作人員諮詢。景區內直飲水點分佈密集,建議自備水壺,既環保又能隨時補充水分。

拍照:在景區內拍照時,需要注意一些禁忌。避免在大佛正下方直接拍攝佛像全身,從側方45度取景能拍出更具美感和層次感的照片。在梵宮等室內場所拍照時,要遵守場館規定,有些區域可能不允許使用閃光燈,以免對文物和藝術品造成損害。此外,九龍灌浴表演時,光線和水柱變化豐富,是拍照的好時機,提前調整好相機參數,捕捉精彩瞬間。

特殊需求:如果有特殊需求,景區也能提供相應的服務。景區提供輪椅租賃服務,可以在遊客服務中心辦理租賃手續,方便行動不便的遊客遊覽。景區內核心景點均設有無障礙通道,保障特殊人群能夠順利參觀。如果攜帶兒童遊玩,部分景點設有兒童遊樂設施和親子互動區域,可以提前了解並安排行程。同時,景區內有多個休息區域和衛生間,分佈較為合理,方便遊客休息和使用。